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 习近平主持会议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发布时间:2013-02-01  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小[ ]

  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

(XHDW)(1)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河南省淮阳县的一个农家小院内,树干上贴着的大红“福”字格外醒目(2004年1月17摄)。春节贴“福”字,是中原地区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含“福气”“福运”之意,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4)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河南省陕县张汴乡,一位新娘在伴娘的搀扶下,沿甬道进入地坑院内,准备参加结婚典礼(2000年2月9日摄)。春节,是大吉大利的日子。在中原地区,多有借助节日喜庆气氛,娶亲嫁女,完成一生之大愿,以求家庭和谐,生活圆满。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6)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河南省卫辉市一个露天广场上,几名儿童趴在台前聚精会神地看戏(2003年2月6日摄)。在春节期间,中原地区有着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社戏,是指由当地业余剧团演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也包括一些有关宗教、风俗的活动。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7)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河南省宝丰县的一个传统集会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2012年2月4日摄)。集市,又称集会,特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在中原地区,赶集市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内容。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8)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大批香客聚集在河南省淮阳县太昊陵区,焚香祭奠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2010年3月17日摄)。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伏羲、黄帝、炎帝、大禹等中华人文始祖都在这里留下遗迹。春节期间,当地百姓都会去一些传统古庙参加祭拜大典,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先祖的庇护和保佑。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3)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郑州市的一个迎春灯会上,几位游客经过“长城龙影灯”(2012年1月26日摄)。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赏花灯的习俗。中原地区的灯会一般指政府或民间举办的大型灯饰展览,并常常附带有一些民俗活动,极具传统性和地方特色。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5)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郑州市民在城隍庙观看庙会上的民俗节目表演(2012年1月23日摄)。庙会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在中原地区,它演变为一种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民间性娱乐活动。逛庙会,是当地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9)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河南省淮阳县的一个春节传统庙会上,一支农村社火队在准备登场表演民间舞蹈“彩妆高跷”(2010年3月18日摄)。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中原地区的“跳社火”包括舞狮、舞龙、高跷、旱船、秧歌等。每年春节,乡村群众自发组织各种社火队,走街串巷,尽情表演,气氛热烈。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13)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河南省柘城县,一位老人抱着头戴传统虎头花帽的外孙去赶集(2004年1月20日摄)。“祭了灶,年来到,穿新衣,戴花帽。”在中原地区,春节前人们都要置办新衣,以应新春吉日。小儿更是要穿戴用贴花、刺绣等民间工艺制作的虎头鞋、帽,蕴含平安吉祥、消灾辟邪之意。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12)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郑州市的一个春节传统庙会上,游客们在“春姑娘”的引领下,参加拜“年”仪式。(2010年2月10日摄)。相传“年”是中国古时候居住在海底的一种怪兽,每年除夕上岸,伤害人命。由于“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夜,中原地区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初一还要走亲访友,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15)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郑州举行的2010年春节民间文艺大巡游活动中,一支由百名“大头娃娃”组成的队伍格外吸引眼球(2010年2月14日摄)。在河南各地,每年都要组织由当地民间文艺演出团体参加的春节大巡游活动。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21)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河南省陕县张汴乡曲村,一户村民在土窑洞外的院子里吃年饭(2003年2月1日摄)。与其他地区习惯在除夕晚上吃“年夜饭”的风俗有所不同,中原地区的百姓大多是在初一中午吃年饭。这也是一年中全家大团圆的宴会。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24)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河南省陕县南沟村,一位老人坐在窑洞窗外剪窗花(2012年2月12日摄)。在中原地区,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人们又称其为“窗花”。新春佳节,在窗户上贴上各种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25)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郑州市郊外的一片树林中,两位村民在树上挂灯笼(2006年1月27日摄)。“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原地区春节期间的一道风景,象征着红火、光明、吉祥、喜庆。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29)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一名郑州市民边走边品尝刚免费领到的“腊八粥”(2012年1月1日摄)。农历的腊月初八,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中原地区,除了预祝来年五谷丰登的寓意外,腊八粥还被称为“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10)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郑州黄河南岸的滩区上,一位年轻人在布置爆竹的燃放现场(2005年2月3日摄)。中原地区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驱走“年”兽,辞旧迎新。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11)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郑州市街头,一名儿童提着刚买的花灯喜笑颜开(2011年2月1日摄)。提灯玩耍,是中原地区不少人关于童年时代过春节的记忆之一。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14)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河南省兰考县谷营乡蔡集村,几位妇女手提着点心去看望邻村的亲戚(2004年1月24日摄)。春节走亲戚、回娘家,是中国人祖辈传承下来的习俗。中原地区的老百姓从正月初二就开始串亲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16)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郑州商都民俗庙会举行的敬拜“春神”仪式上,一位“春姑娘”在向“春神”抛洒鲜花花瓣(2011年1月28日摄)。在中国,“春神”的形象有多种“版本”。而在中原地区百姓的心目中,“春神”是一位长发披肩、婀娜多姿的春天女神,象征平安、吉祥、丰收和幸福。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18)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郑州商都民俗庙会上,一个家庭的四代人在“春姑娘”的指导下一起撞响祈福大钟(2006年1月28日摄)。撞钟,是中原地区辞旧迎新、祈求吉祥平安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人们期望新年的钟声能给自己解除烦恼,带来好运,故而将这一民间习俗戏称为撞“大运”。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19)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郑州市春节民俗庙会上,“灶王爷”在给节日游园的市民们煮“百家饺子”(2006年1月28日摄)。中原地区流行春节前“送灶神”的习俗。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人们都要为灶王爷送行,以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17)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郑州商都民俗庙会上,参加“四世同堂过大年”活动的晚辈们在给长辈们拜年(2006年1月28日摄)。给长辈拜年,是中原地区春节期间最重要的礼仪形式之一。晚辈们要给长辈叩头施礼,拜贺新年,祝事事如意、健康长寿。长辈受拜后,可将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20)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河南省开封县朱仙镇,一位民间艺人在手工作坊内制作传统木版年画(2008年1月9日摄)。年画,又称“门神画”,是深受中原地区农村老百姓喜爱的一种民间绘画体裁,春节期间张贴在大门上或堂屋内,不仅装饰了环境,更含有祝福吉祥、驱邪避灾之意。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22)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郑州文庙广场上举行的“春节走灯节”上,一对中年夫妻在“走灯”的队伍中十分惹眼(2011年2月1日摄)。“走灯节”是中原地区春节传统习俗,当地有“二十九,挑灯走”之说。传统的“走灯”活动不仅限于祭祀、游戏,还包括祈福、爱情、交友等内容。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23)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郑州市的一个“洗福禄”仪式上,一位年轻人向温泉池中抛撒花瓣,祝愿来年生活幸福美满(2012年1月20日摄)。“洗福禄”是中原地区在农历腊月二十七举行的民间传统活动。这一天,不论大人孩子,都要进行一次洗浴,去尘去忧去烦恼,纳福纳禄纳健康,一身轻松,迎接新年。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26)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河南省巩义市北山口镇水地河村,几个孩子在家门前放烟花。大门贴着传统的红色春联,主题却已“与时俱进”(2003年2月3日摄)。贴春联,是中原地区老百姓过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红红的春联,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祈盼,同时也散发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27)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河南省新郑市街头,一个高度超过两米的特大枣馍吸引了众人的目光(2011年2月3日摄)。枣馍是中原地区百姓春节期间的传统主食和贡品,当地年谣中就有“二十八,蒸枣花”的说法,象征着一年的幸福、甜蜜与团圆。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28)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郑州市郊的一个农家小院内,村民在用传统工艺酿制白酒(2006年1月28日摄)。中原地区的许多农村有着“酿新酒迎新年”的习俗。人们至今仍沿用传统的酿酒工艺,并计算好时间,酿制的传统白酒正好赶在春节期间饮用。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XHDW)(30)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

   2013年2月1日 中原地区春节习俗面面观在河南省商丘市街头,一位小贩在售卖一种春节传统食品“豫东杠子馍”(2003年1月12日摄)。几千年来,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并代代传袭,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它集中体现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饮食、服饰、日常起居、娱乐活动等各个方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中国公民新闻网摘编彭启智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